做事快不等于高效
今天我边打扫卫生边听播客,正好听到哈佛商业评论这期讨论“高效成瘾”的播客《Breaking Free of the Cult of Productivity》。嘉宾说现在人人都沉迷“高效生活”,比如她每天睡觉前都会给第二天列一组非常有意义的清单,每次都无法完成,然后陷入挫败中。我感觉这和我的生活差不多,昨天列下今天要复习考试,要读书,写文章,做饭,锻炼,一天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,却鲜少全部完成。
被采访的嘉宾Madeleine Dore主持博客《Extraordinary Routines》(非凡日程),和衍生播客《Routines & Ruts》,主要话题就是创意工作者讲述他们的日程是怎么样的,她把这总结为“创意不只是我们做了什么,而是我们是如何生活”。她把采访和经验集结成册,写了一本《I Didn’t Do The Thing Today》(我今天什么也没做)。她在这期播客里总结,如果把时间当做海绵,就要接受有时候是挤压,有时候是吸收。如果把时间完全紧绷,就无法抓住生活里的起起伏伏。
也许是艺术的背景,让她更擅于生动讲出人们如何被“高效目标”所绑架,而她总结的措施却让我很失望。这个话题我曾经看过两个曾经在谷歌风投工作产品设计师出版的书《创造时间》提到过:
为什么又总觉得忙碌却又碌碌无为呢?如果我能在半夜12点前把早上收到的200封邮件都处理完毕,就算是成功的一天吗?
突然我意识到:生产力提高不代表我在做最重要的工作,它仅仅意味着我更快地响应了他人的需求而已。
把注意力放在间隔活动(处于长期目标和短期任务之间)上,是放慢日常生活节奏、提升满意度、创造出时间的关键所在。长期目标有助于引导你的正确大方向,但你不宜享受这个过程。短期任务不可或缺,但缺少中心点,它们只会被快速遗忘。很多自愈大师给出了制定目标的建议,很多产能专家创建了完成工作的系统,而这两者之间的空档却被忽略了。我们把被忽略的这一环叫作“重点项”。
他们建议设计日程的时候,需要首先找出一件需要优先完成的事项,确保时间会被花在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事情上,而不是把一天时间浪费在回应他人的优先事项中。换句话说,得确保每一天都有一件重要事项。研究显示,你如何经历一天不是由发生了什么决定。你选出关注点,就创造出了自己工作的重点。专注于每日重点项可以停止“无底洞”之诱惑和“繁忙浪潮”之命令二者间的争夺战。
你不必每天都找新的事情做。一旦确定了重要的事情,日复一日用心去做,让它在你生活里扎根、成长和盛放。这事听着俗气,却是不争的事实。